读陈觉烈士家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2-08-29   作者:admin   阅读:0 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一份真挚情感,一段家国情怀。陈觉烈士的红色家书,是一封就义前写给妻子的家书,全文660个字,朴实的语言中饱含亲情令人潸然泪下;为理想为信念的拳拳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20出头的年纪,也许是在大学校园里一边迷茫着一边享受风华正茂的青春,也许是在职场上一边苦于生计一边为梦想打拼。理想当然是有的,不啃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样的生活就可以了吧,毕竟年轻人要为成家立业努力也不容易。至于说到上下求索、恪守信念、临危不惧、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之类大词,似乎都已成为只有在书本上才会重现的人生样例,离当今现实是不是已很遥远?

其实如果我们推人及己,想想过去年代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估计没有谁的青春不曾经历迷茫,但起码他们尚有坚定的信念可以矢志不渝,甚至敢为一份理想携爱共赴、向死而生。其中就包括陈觉、赵云霄,这对作为革命伉俪的共产党人。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陈觉和妻子赵云霄的爱情像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有“闲谈琐事,共话桑麻”的惬意,也有“旅行游历,形影相随”的浪漫,更有陈觉在异国病入膏肓时赵云霄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的爱护,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把相同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深深融入爱情之中,一起在苏联求学结为革命伉俪,回国又一起为党的事业奋斗,夫妇两人在敌人眼皮底下干革命,办小型兵工厂,制造大刀土炮,用武器武装农民,并参加秋收起义,后被捕入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甚至不忘记在遗书中告诉自己才出世一个多月的女儿,父母是为了革命事业而死,让孩子记住“你的父母是共产党人,望你能好好成人”。

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觉和赵云霄除了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斗士,他们更是父母的宝贝儿子和女儿啊!背着母亲偷偷出国留学、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最后让父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对自己的家庭、父母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正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信念!陈觉在家书中写到“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陈觉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被捕后,其父亲曾试图营救,但敌人开出的条件,是必须写一封脱离共产党的声明,陈觉毅然拒绝,宁死不屈。就像夏明翰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们的先辈们就是这样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敢和各种势力做斗争,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牺牲精神怎么能不让人感动、震撼?

读了先辈的家书,学习先辈为理想为初心勇于牺牲的精神,身心经受一次洗礼,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无愧于革命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初心和对党作出的庄重承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呢?在我看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要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要干事创业敢担当。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同时要清正廉洁作表率。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追寻着先辈的足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