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保存
闲来读《毛泽东诗词鉴赏》颇多感悟,可以说从侧面学习了党史、国史,且从中领悟到中国革命道路之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挫折不懈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作于1931年春,上片写粉碎第一次“围剿”,下片写准备展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整首词洋溢着充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时中央红军不足4万人,却在5天内打了两个大胜仗,还俘虏了师长张辉瓒。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写下了《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尤其是那句“不周山下红旗乱”,十分传神。诗人于此,是借共工的形象以状今天的伟大的革命家,诗人把共工看作进行翻天覆地、并且取得了胜利的英雄。这样用典使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不周山下红旗招展;蒋家天下地覆天翻。正是这神话般的革命斗争给这古老的神话平添了辉煌的异彩。也只有指引着当代千百万工农大众在怒触三座大不周山的英雄,才能有这样巨大的力量。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他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自此与井冈山阔别30多年之久。1965年5月,毛泽东在巡视大江南的过程中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首句破空而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到“风华正茂”上学时期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学生,以至经长征、驱日寇、灭老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个短句,一气读来,凝聚有力,铿锵有声。这不是故地新颜,而是站在故地上又面对神州大地,思绪如潮,回忆当年。回忆当初红旗插上井冈山头,处于四面白色政权包围中,“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在革命队伍中也不时听到这种悲观论调。然而,斗争的实践给了响亮的回答。打从井冈山起步,红旗从南打到北,又从北打到南,打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又打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打断了中国人民身上的铁链,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已是“三十八年过去”,不觉地“弹指一挥间”啊!革命虽然胜利了,还不过犹似当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面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革命者还将上下而求索。于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就不限于回瞻,而且转向展望了。两个“可”字,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概,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笔触写出了凌云壮志,到得那时,也还定会是“谈笑凯歌还”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两句光辉的结束语,是我党、我国人民几十年如一日英勇斗争的经验总结,洋溢着深刻的马列主义的斗争哲理,指出了我们无限光明灿烂的前途和前进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曲折斗争,将指引我们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从这两首诗词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更能感受到面对困难,敢于和勇于战胜困难去夺取革命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诗学史,我们更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悟思践行,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在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