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从党史中汲取法治营养

发布时间:2021-06-30   作者:admin   阅读:0 次

刘玉

法治,国家长治久安的巍巍基石,亿万百姓民生的福祉所系。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先进思想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芳华。回首过往奋斗历程,展望前方奋进道路,我们必须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门必修课,学深、悟透,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激发新时代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为一名法务工作者,更要借此党史教育学习的机会,以党史为鉴,重温信仰味道。墨汁何样甜,只因饱含信仰的味道。翻开厚厚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在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中,离不开1950年5月1日这一天,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伟大变革。经过贯彻《婚姻法》运动,广大群众普遍树立起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形成新的社会风气。占全国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获得解放,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建立《婚姻法》法律制度,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是党推进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1954年9月15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由普选产生的人大代表,带着神圣的使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北京。大会开幕之前,又一次征求了代表们的意见,并对宪法草案做了最后两处修改。20日,与会代表1197人全票通过宪法草案。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锦光说:“这个宪法首先它确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认了工农联盟是国家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肯定了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也就是说宪法制定以后,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明确化,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无论它的内容,还是它产生的过程,都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这离不开先进共产党员们的优秀思想领导,离不开每一位工农兄弟的支持,人民概念的具象化,正式出现在中国历史中,是现代史的典型例子,也是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为之奋斗的成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新征程上,改革不止步,规范执法司法权运行、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司法权监督制约体系,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新阶段。全国上下一心,将这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全面依法治国予以建立健全,也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深刻社会变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也是法治中国的不懈追寻。作为法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信法治中国建设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走进党史,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先辈,面对自己;学习党史,能让我们明晰历史传递的使命、民族赋予的职责、党交给的任务。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提出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寓意深远、意义重大,我将用党的光荣传统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汲取法治营养、涵养法治思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