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主题征文
党委工作部 赵博
风声凛冽,枪炮隆隆,年轻的战士趴在通往顶层的楼梯上,看着自己的战友们为保护那面旗帜倒在敌人的枪炮下;硝烟四起,嘶吼声声,负伤的士兵看着英勇的伙伴怀抱炸药跳下城楼。一边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边是残垣断壁山河破碎,当子弹划破空气,当举起手中的武器,对生的渴望已经抛到脑后,身上的伤痛也无暇感受,只想打退面前的敌人,让亿万万中华民族看到抗日的勇气和决心没有消散,纵然侵略者气焰嚣张,我们依然能够以赴死的决心与之决一死战!
这一幅幅壮烈的历史画面和先辈精神被电影《八佰》以一种震撼而又感人至深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无数中国人民留下眼泪的同时,也牵起我们的思绪,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75年的今天,去回忆那战火硝烟的八年。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全面沦陷,日军炮制伪满洲国,统治东北。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日军更换4任主帅,死伤近万人,随后在英法美三国干涉下,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日本的嚣张气焰第一次得到了沉重打击。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国共产党与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族各界团结抗日。全国上下抗日救国情绪空前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无辜国人惨遭屠戮。1938年8月-10月,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在3个半月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消灭日伪军4万多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随着二战进程,德国、意大利分别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东亚战场的战斗均未取得理想中的胜利,美国的原子弹轰炸、苏联的宣战更是雪上加霜。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完全胜利的反侵略和民族解放战争,对世界战争格局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罗斯福就曾表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中华民族以3500万人的伤亡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无数英雄先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更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苦难拼搏中不断升华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每一次对先烈的缅怀,既是灵魂的洗礼,也是道德的唤醒;每一次对历史的重温,既是认知的升华,也是精神的凝聚。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今年,我们经受新冠肺炎的考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不仅在天灾面前保障了民生,更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也正迈着大步,迎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航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从历史深处带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正引领着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用坚实的步伐丈量梦想的距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光明未来!